0%

Thought can not Drift

thinkinggood.jpg

人生在世,俯仰之间。吃穿用度,不必纠结太多;唯思想,不可随波逐流。

目录

序 你所谓的天经地义,其实很荒谬/ 1

第一章家庭:你的爱其实常常错位/ 1
1你该不该听话?/ 2
2你不必讨人喜欢/ 8
3爱≠顺从:父母爱你,你就要顺从?/ 11
4爱≠正确:父母可能是你人生最大的误导者/ 16
5要是人人都像你这样/ 20
6父母是否应该按照你的期望来生活?/ 22
7少年中国,从爱幼开始/ 25
8隔代育儿,真的是好事?/ 30
9把儿童的世界还给儿童/ 34

第二章 教育:不要盲目的人生/ 39
1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40
2尊师与平等/ 43
3你敢和老师平等争论吗?/ 48
4你也能当博导/ 53
5教师收礼是不是腐败?/ 57
6美国:应试教育的典范/ 62
7你需要培养哪些基本能力/ 66
8小心,别被知识呛死/ 74
9怎样读书更高效?/ 78
10你有人生、职业和教育的规划吗?/ 86

第三章 思维:不要让别人牵着走/ 95
1结论与理由:哪个更重要?/ 96
2有一种批评叫无知/ 99
3有一种批评叫自杀/ 102
4敌人的敌人果真是朋友?/ 104
5跳出立场的偏狭/ 106
6为思想辩护还是为人辩护?/ 109
7扬长补短,不再可能的幻想/ 113
8相对优势PK完美主义/ 116
9五十步可不可以笑百步?/ 120
10知己知彼,果真百战不殆?/ 124
11没有什么比规律更强大/ 126

第四章 处世:其实你不用这么累/ 129
1我怎么知道你是为我好?/ 130
2你为我好,我就要接受吗?/ 133
3你被诛心了吗?/ 137
4让忠诚和动机可检验/ 142
5无限细化的等级制让你找到优越感/ 146
6“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别轻易说出口/ 149
7自命不凡PK中国式谦虚/ 151
8道不同,相不相谋?/ 154
9你被道德绑架了吗?/ 157

第五章 社会:我们为什么活得那么难/ 161
1做好人还是讲规则?/ 162
2情有可原:权势者的护身符/ 167
3中国最缺什么?/ 170
4法治与民主:如何摆正关系?/ 178
5反腐要靠意志,更要靠科学/ 182
6当鲁迅遭遇“碰瓷”/ 191
7道德,拿什么来拯救你?/ 195
8你身后1米处有没有一只蝴蝶/ 202
9专家的话,何时才能放心听/ 207
10秦始皇:被忽略的另一面/ 212
11什么算是真正的政治家?/ 218

第六章 历史:从来不是比长度/ 225
1历史如何为鉴?/ 226
2历史,比长度还是比高度?/ 230
3四大发明还能光荣多久/ 232
4历史:财富还是包袱?/ 236
5历史:舞台还是擂台?/ 240
6缠足与宋朝之灭亡/ 249
7朱元璋:中国历史上最糟糕的皇帝/ 253
8“圣人”是个坏观念/ 259
9伟人:膜拜还是超越?/ 263
10如果孙悟空治国……/ 269
11《水浒传》的另一面/ 273
12《论语》中也有江湖/ 276
13传统不应成为遮羞布/ 280
注释/ 284

笔记及感悟

苏格拉底说,不经过省视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

黑格尔说,熟知而非真知。

最难反思和冲破的,就是常识。而本书最重要的目的,正是要冲破常识、走出观念盲区。甚至可以说,本书是我们的集体无意识批判。很多人,包括博士、教授,尽管学了许多知识,但无法从深层反思这些日常观念。甚至,有些人,知识越多,陈腐观念越顽固。

你是否把听话视作美德?如果你是父母,你是否要求孩子听话?如果你是老师,你是否要求学生听话?如果你还是学生或孩子,你是否努力做到听话?第一章第1篇对此作了有益的讨论。

又如,你是否意识到,父母可能是你人生最大的误导者?如果你是父母,你又是否意识到,你很可能在误导你的孩子(参见第一章第4篇)?

很多文化、观念的传承常常以一种理所当然的姿态灌输给下一代,并且不允许他们反驳,使他们从小对权威有一种畏惧和服从,从不敢质疑和表达自己的想法,久而久之孩子的创造性就被扼杀了。这本书用严谨的逻辑、鲜明的观点和真实生动的案例,告诉我们,一些习以为常的观念并不就是对的,甚至可能错得很彻底,但这些观点却在潜移默化的影响我们的行为选择、评价甚至处世的态度,我们可能曾经怀疑过,但更多的是随波逐流,我们常常感到无力,却又身不由己。去除思想的尘垢和枷锁后,带着轻松和全新的态度重新出发,看到的世界会有很大的不同,生活也会变得不一样。

纠结的中国人

北大教授钱理群 ——更年轻、更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正在中国慢慢滋生。
著名作家梁晓声 ——被多种力量拉扯的中国人,像极了一张单薄的纸。

——《纠结的中国人》第一次把中国人最难以启齿的想法痛痛快快地喊出来

数千年的人类文明史上,中国一直是老大哥,引领着世界。我们享受周边小国的供奉,给他们提供保护,那时的我们很骄傲,自以为是世界的中心。但慢慢的,我们落后了,这种落后让我们从自负一下子变成了自卑,于是,在很多人眼里,外国的月亮开始比中国圆了。我们逐渐迷失自我,滋生了一种焦虑,而这焦虑带给我们的是更深度的迷失与纠结。

笔者臧一民希望通过此书向读者展示我们的文化是如何作用于每个个体,让我们变得丑陋,亦通过对文化的批判和挞伐,找出我们民族的根性,让我们认识到自己的问题所在。所以,《纠结的中国人》的立意不单是批判,更是为了新生。在每一个章节中,通过对历史人物思维的深度解读,找到他们思维的基础点,发现其中的问题,从而得到启示,使我们明白,我们一直维护的传统,正是阻碍我们进步的绊脚石,我们只有搬开这石头,才能够走出门去。

中国国人是有很强的群体属性的,也就是爱找圈子,这种思维的基础是没有自我。因为他们想得到别人的认可、得到别人的评价,以感受自己的存在。—-很多人都会为了不违背圈子的价值取向而放弃自己的想法。—-中国人是依靠别人的评价而感知自己的存在的—-很多时候,我们会思想空虚、百无聊赖、无所适从,不知自己该干什么,该去何方,有了圈子,就会不自觉地去融入、相处,哪怕仅仅时开个玩笑、喝顿酒等等更无聊的活动,但从来没有来看看自己需求到底是什么,想要什么,自己想过的是什么,在失去自我的同时又觉得得到了认可,而这个认可又是虚无的、来自他人的认可!

欢迎关注我的其它发布渠道